蓖麻子
大戟科植物蓖麻的种子。本品有消肿拔毒,泻下通滞的作用。用于痈疽肿毒,喉痹,大便燥结等症状。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种,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国各地均有栽培。
蓖麻子图片蓖麻子中药图片
蓖麻植物图片
蓖麻植物图片
蓖麻子简介药材名:蓖麻子
拼音:BìMáZi
别名:萆麻子,蓖麻仁,大麻子,红大麻子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除去果壳,收集种子。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形,稍扁,长0.9~1.8cm,宽0.5~1cm。表面光滑,有灰白色与黑褐色或黄棕色与红棕色相间的花斑纹。一面较平,一面较隆起,较平的一面有1条隆起的种脊;一端有灰白色或浅棕色突起的种阜。种皮薄而脆。胚乳肥厚,白色,富油性,子叶2,菲薄。无臭,味微苦辛。
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40~50%,油饼含蓖麻碱、蓖麻毒蛋白及脂肪酶。种子中分出的蓖麻毒蛋白有三种,即蓖麻毒蛋白-D、酸性蓖麻毒蛋白、碱性蓖麻毒蛋白。
性味:甘、辛、平、有毒。
归经:归大肠、肺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禁忌:孕妇及便滑者忌服。
蓖麻子的功效消肿拔毒,泻下通滞。治痈疽肿毒,瘰疬,喉痹,疥癞癣疮,水肿腹满,大便燥结。
蓖麻子的作用
1、细胞凝集作用
过去大量的资料认为蓖麻毒蛋白在体外对各种动物和人类的红细胞,小肠粘膜细胞,肝细胞及其它细胞,组织悬液均有强烈的凝集作用。
2、热原作用
蓖麻毒蛋白是一个很强的热原物质。它对各种哺乳类动物和人类都具有十分强的致热作用,0.05-0.2mcg/kg就可以产生热原反应,比其它任何热原都强而持久,潜伏期也长。
3、免疫反应
蓖麻毒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以各种途径进入人体或各种哺乳动物体内可产生抗体和过敏反应,种植蓖麻的农民血液中也有这种抗体,称之为蓖麻毒蛋白抗体,十分稳定,除此之外,还可以使体内非特异抗体升高。
4、对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作用
1次iv蓖麻毒蛋白3.2mcg/kg是使麻醉兔产生心、肝、肾中毒反应的临界剂量,小于此量时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无明显影响。而麻醉猫注射-mcg/kg时,血压立即上升,脉博、呼吸加快或潮气量增。
5、泻下作用
蓖麻种子中的油本身并无致泻作用,在十二指肠内受脂肪分解酶的作用,皂化成蓖麻油酸钠与甘油,蓖麻油酸钠对小肠有刺激性,引起肠蠕动增强,小肠内容物急速向结肠推进,在服药后2~6小时,排出半流质粪便,排便后可有暂时的便秘。
蓖麻子的用法外用: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中国药典》
内服:亦可入丸剂内服。--《中国药典》
外用:捣敷或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入丸剂、生研或炒食。--《中药大辞典》
外用:适量,捣敷或调敷。--《中华本草》
内服:入丸剂,1-5g;生研或炒食。--《中华本草》
蓖麻子附方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疔疮脓肿
蓖麻子二十多颗,去壳,和少量食盐、稀饭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痈疽初起
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将蓖麻子捣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搅拌,用开水搅成糊状,置于冷水中冷却成膏状备用。用时将白膏药按疮面大小摊于纸或布上贴患处。--《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治瘰疬
蓖麻子炒热,去皮,烂嚼,临睡服三、二枚,渐加至十数枚。--《本草衍义》
4、治咽中疮肿
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钱。同研,新汲水作一服,连进二、三服效。--《医准》
5、治喉痹
萆麻子,取肉捶碎,纸卷作筒,烧烟吸之。--《医学正传》
6、治诸骨哽
蓖麻子七粒。去壳研细,入寒水石末,缠令干湿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钱入喉中,少顷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
7、治疠风,手指挛曲,节间痛不可忍,渐至断落
蓖麻一两(去皮),黄连一两(锉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后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药水,平旦时一股,渐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动风食。--《医准》
蓖麻子的临床应用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疗颜面神经麻痹
取蓖麻子去壳捣成泥状,敷于患侧下颌关节及口角部(厚约0.3厘米),外加纱布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治疗3例,均于10天内痊愈。
2、中毒与解毒
蓖麻子中所含毒质受热后即破坏。故中毒者多为生食后发生。曾报告3例小儿,生服蓖麻子仁2~7粒后发生持续呕吐,并伴腹痛,其中1例严重者神志模糊,出现脱水征象,手足发冷,瞳孔散大,对光反应迟钝。经按一般中毒常规处理及对症治疗,均渐恢复。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