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领导一行到访杭州市温州商会

年10月15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叶素,学工部主任潘仁君,团委书记苏珊珊,创业学院办叶敏一行来访商会。参观杭州市温州商会文化长廊杭州市温州商会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吴小丽,新生代联合会会长张朝设,新生代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邵显岳,理事叶剑淼,秘书长陈光秒负责此次接待交流。此次会议围绕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情势展开探讨,双方作初步了解、绘美好蓝图,寻求浙大城市学院创业学院与杭州市温州商会的双重突破。杭州市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光秒向来访者详细介绍商会概况以及近期内的工作重心,同时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商会架构中有合作前景的部分。商会律师顾问团针对学院内法学专业能有所助力,新生代联合会与创业板块能有所连接,商会“创新创业赋能,社会责任践行”两大平台理念完美贴合城市学院构建创业学院的规划等示例表明商会与城市学院创业学院能够建立多维度的联系。浙大城市学院学工部主任潘仁君介绍了创业学院的三大功能板块: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园。三大板块互相结合、相辅相成,研学共建争取让创业学院在社会义务上发挥更大价值。创业学院现今主力为创业实践,积极参与创业赛事等良性竞争,激励提升学生及学院科研实力。创业教育板块与创业园计划对接达成市场落地,提升师资力量,帮助许多已具有创业基础的学生。了解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光秒详尽的介绍后,潘仁君提出让学生共同参与商会活动,能维持学生动力,丰富学习方式,在自身的创业路上也会拥有更多选择。杭州市温州商会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会长吴小丽提出会计行业人才流动过快现象,例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全国百强,像黄埔军校一般培养并送别一批批优秀“毕业生”。单一的学院学习容易造成学生与社会脱节,他们对于走上工作岗位需要考虑自身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观念并不清晰,教师同样需要不断学习升华自我。如果有拥有二、三十年创业经验的前辈指导沟通,不管是就学、就业、创业都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杭州市温州商会的成员也为社会,为时代传承付出努力。新生代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邵显岳分享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及建设创业园的项目计划,已与各个在产业园区相关具有优势的头部企业合作,开始联系高校尝试落地。在杭州市温州商会对自己助益良多,资源整合、强强联手的方式已经成功开展多次,大家能够各自将擅长领域发挥到极致。此次会议也希望与浙大城市学院进行深度交流,了解学院独有优势,将资源加以整合。新生代联合会会长张朝设在高分子卷材领域已与有经验的教师合作寻求行业突破,过程中发现理论与事实常常存在差异,只有先了解客户需求再做研发才更能做出达到客户期望值的产品。所谓“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立足”,现下大学生初入社会经验不足、心绪不稳、频繁跳槽,修正社会理解至少需要摸索3-5年。一同参与商会活动能够提前并加速摸索经验的过程,对大学生存在无形帮助,也能相互促进商会成员,彼此在资源、资本合作上形成良好、紧密的合作氛围。杭州市温州商会理事叶剑淼认为当代大学生的“贡献付出、担当团队”精神越发微弱,学院的社团组织可以多加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培养。叶剑淼介绍了浙江科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十百千万”工程,联合十所高等院校、一百家优秀服务机构、一千名专家工程师从而获得十百千的赋能力量,再更好地赋能万家企业,进行高校与企业间对科研需求、人才需求的转换与连接。浙大城市学院创业学院办叶敏与大家交流解答双方疑惑,提出教师对创业园理解不深,创业学院培训课程效果不佳、内驱力不足等问题,希望同步加深教师与学生对创业园的了解。杭州市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光秒认为与浙大城市学院创业学院的对接必须是系统性、可持续性的模式,商会以拥有独特的编制、完善的体系优势造就独一无二的合作模式。创业学院模块作为大学生的“加餐”而非主食,可考虑半开放式招生,以及资源对接已毕业多年的学生。商会的走访可与导师讲座结合提升培训效率,避免各方资源浪费,真正赋能学生群体与企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叶素向大家介绍了浙大城市学院的未来规划,以及创业学院的工作情况。叶素通过此次会议感受到温商精神与学院精神的高度吻合,感佩于商会的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以及成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都十分强大。他提出由教师灌输基本概念,温州商会的企业家分享真正社会经验的模式,希望得到商会的扶持与资源,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助力大学生创业省心省力。来源

杭州市温州商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kmrc.com/wazz/176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