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出现了第二宗
接种mRNA疫苗后严重不良事件
一名27岁的男子接种这款疫苗后面瘫
现已交由评估小组分析评估因果关系
本澳一男青年接种疫苗后面瘫
应变协调中心表示,16日接获一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严重不良事件通报,患者为27岁男性,于3月20医院经健康评估,接种了一剂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BioNTech)。具体情况如下:
患者在本月10日晚上出现轻微头痛,14日下午出现左右面部不对称情况,左边面部受累,并出现左眼睑闭合困难及流泪、左边咬力下降,伴左面部刺痛,医院急诊就医并收入该院神经科,予以类固醇和对症治疗,被诊断为左侧贝尔氏麻痹症(Bell’spalsy),俗称“面瘫”。
于本月15日出院,目前称左面部疼痛已基本缓解,但左眼睑闭合困难及流泪、左右面部不对称、左边咬力下降等情况仍未改善。
应变协调中心表示,贝尔氏麻痹症是由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一侧面部肌肉突然无力或瘫痪。此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多数病人在发病两周内开始恢复面部神经,多数病人在3至6个月内可完全恢复。类固醇治疗可改善预后。
关于贝尔氏麻痹症贝尔氏麻痹症是较为常见的疾病,根据统计,过去5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每年就诊的贝尔氏麻痹症的新发病人数占人口的比例合共为10万分之55至61,平均每月10万分之4.5至5.1。本澳至今共50,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出现贝尔氏麻痹症的比例为10万分之2,发生率未见高于本地背景发病率。
该个案已交评估小组分析讨论
因应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的开展,卫生局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苖接种后不良事件评估工作小组,由多个医疗专业范畴代表组成,当有接种者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后,会分析及作出评估其因果关系,以加强澳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监测和跟进工作。目前,上述严重不良事件已交由“新冠病毒疫苖接种后不良事件评估工作小组”分析讨论。
截至4月17日下午4时,累计共有,人次预约接种新冠疫苗,累计已接种剂数79,剂,已接种人数共有51,人,其中已接种1剂有23,人,已完成接种2剂有28,人。
另外,在过去24小时,卫生局接获10宗不良事件通报,包括0宗严重不良事件,10宗轻微不良事件;由开始接种疫苗至今,累计宗不良事件通报,包括2宗严重不良事件,宗轻微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未必与接种疫苗有关
本澳首宗接种新冠疫苗后严重不良反应个案出现在上月。患者为67岁男性,于3月5日接种了一剂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BioNTech),3月9日晚出现左胸痛,休息后缓解,3月10日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到医院急诊就诊,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综合病例讨论分析结果,评估工作小组的结论为该个案患者的不良事件与疫苗接种无关,属偶合事件。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疫苗接种后不良事件指的是注射疫苗后,发生任何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有时序相关(接种“后”发生),但不一定存在着因果关联性。接种后不良事件,分别为由疫苗引起(例如接种疫苗后的红肿热痛、过敏反应等)、制作过程或注射过程失误引起(即程序错误引起)、注射反应或心理因素反应引起(与疫苗本身无关)、偶合事件(注射疫苗后刚巧出现其他疾病,即使不注射疫苗也会发生)、须经过专家分析寻找原因的个案。
应变协调中心强调
接种后出现不良事件不等于疫苗的副作用,两者是不一样的,在专家未能判断事件与疫苗有因果关系之前,不能贸然判断事件由疫苖引起,而且疫苗上市使用时会建立一个监测系统观察。
END来源
综合于网络
投稿、爆料、推广
MacauTicketing
電話
尽力确保信息最新及正确
如有与现场或实际不一致
请以现场实际为准
感谢您的理解
在澳门想获得第一手新鲜好玩资讯就长按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