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临,百花绽放。而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季节,因为这正是哮喘的多发之时。
——春季哮喘病的高发的原因是什么?1.昼夜温差大,容易感冒着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上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哮喘;
2.春季花粉随风飘散,悬浮于空气中,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吸入花粉容易诱发哮喘;
3.春季的气温、湿度,有利于寄生于床褥、衣服等处的尘螨及霉菌生长繁殖,这也是哮喘的致敏源。
——哮喘有什么症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表现。有些病人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
部分哮喘患者无喘息症状,对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之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对以胸闷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之为胸闷变异性哮喘。
针灸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其功效也是有口皆碑的,而针灸本身还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更是备受人们的青睐。在针灸学领域,也有不少人穷尽毕生心血,为针灸献身。
哮喘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哮喘,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骨空论》曰:“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千金要方·咳逆上气病》中有“天容、廉泉、魄户、气舍、譆譆、扶突主咳逆上气,喘息呕沫,齿噤;头维主喘逆烦满,呕沫流汗;天府主上气喘不得息……天池主上气喉鸣;肺俞、肾俞主喘咳少气百病;中、石门主咳逆上气,涎出多唾……紫宫、华盖主咳逆上气,暴喘;紫宫、玉堂、太溪主咳逆上气,心烦”的论述,载有治喘穴位60多个,还提出“肺气萎绝,四肢满胀,喘逆胸满,选灸肺俞两壮”。也是我们今天治疗哮喘的常规用穴。《针灸资生经》论喘中说:“凡有哮与喘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此病有深浅也。”因此与人治哮喘,只缪刺肺俞,不缪它穴,并提出以火针微刺肺俞而获奇效的病例,介绍了50多个治喘验穴。
哮喘是一种顽固性疾病,往往发作期治疗,仅能暂时缓解其临床症状,而要控制其复发,并获得远期疗效则较难,所以有“医生不治喘,治喘丢手段”之说。但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针灸治疗哮喘,确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在发作期进行针灸治疗,可使胸闷、气促得到缓解,缓解期(夏秋季节)按时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并可获得远期效果。如果综合运用这些理论,结合针灸特点,则可获良效。
临床上针灸治疗哮喘的法则1、急性发作宜解痉定喘
哮喘在发作时,患者胸闷气促,呼吸窘迫,喉中有声,倚息不能平卧,甚至汗出面青,痛苦万状,急宜解痉定喘,以控制发作。对此运用针灸能即时奏效。
2、有表证当表里同治
所谓哮喘有宿根,即指痰浊伏于肺中,一感外邪,极易触发内伏之痰,引起哮喘发作,出现恶寒发热的表证,与哮喘症状同时并存。此时若不解表祛邪,则肺气不得宣展,哮喘不易平伏。故宜表里同治,即一面解表祛邪,一面化痰定喘。
3、应于寒者宜温肺化痰
哮喘患者,常因气候变化,感受风寒或饮食生冷等,新邪引动内伏之痰饮,阻于气道而发为冷哮。临床表现为恶寒、胸闷、气促喘息、面白肢冷。故非温散不足以祛寒,非化痰不足以平喘。
4、上实下虚者宜宣上纳下
所谓上实是指痰涎壅塞,肺失宣肃而气逆作喘;所谓下虚,是指下元虚惫,肾气不纳,上冲作喘。古人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又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故临床中久病喘咳者,肺肾同病,屡见不鲜。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此上实下虚之所由来也。其症多见喘逆倚息不能平卧,呼多吸少,痰液壅盛,动则气喘更盛,面色苍白,汗出,环口紫暗,腰酸腿软等,其治法必须宣化肺中痰饮于上,摄纳肾气于下,方为有效。
5、缓解期宜调补脾肾
哮喘久延,不仅肺脏受损,亦常累及脾肾。脾为肺之母,肺虚则子盗母气而致脾虚,按虚则补母之法,宜补脾为治,并以此杜绝生痰之源。肾为气之根,久病不已,穷必及肾,肾虚不能摄纳而上逆作喘,则又须补肾纳气。故调补脾肾,实乃治本之道,以期根治。专家推荐!刘红梅副主任中医师医生简介: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针灸专业40余年,具有较强医学针灸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手法技巧,临床经验丰富、疗效突出,深受患者好评。
擅长治疗:主治颈椎病、腰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颈椎综合症,面神经麻痹、肩周炎、痛风、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及脑梗的后遗症,过敏性鼻炎、带状疱疹,皮肤湿疹、痤疮等病。同时每年三伏、三九开展中药穴位贴敷,进行冬病夏治,冬病冬治及治疗小儿与老年性哮喘疾病、支气管病等。
天一门诊坐诊时间:每周四下午
(⊙版权声明:部分文字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国医堂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