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悦(中南大学湖南长沙)
摘要: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流动商贩无序乱摆,占道经营一直是城市主抓的问题。在城市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仍有不少处于社会边缘的人群。他们仍处于居无定所的艰辛,通过简单的手艺或者售卖维生。随之也产生了公共空间占用与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矛盾。本文将结合城市流动贩卖者现状与疫情热点,分析流动贩卖者的生活以及对于城市空间的使用,从平民视角来看待这座城市、了解这座城市,为城市设计分析做出研究。
关键词:流动商贩,公共空间,违规占道,疫情热点
城市流动商贩是以流动作为经营方式进行货品买卖的商人和小贩,从事者多为下岗人群,进城务工人群,待业、退休人群等,具有低收入、低保障的人群特点,成为了社会中非正规的经济群体,足迹遍布各个城市。他们没有营业执照,也不进入政府的统计范围,活跃在有消费市场的城市角落,游走在道路两侧、天桥上、地下通道、学校周边,以及自发聚集形成集市。流动商贩多为无组织形成,常出现挤占空间资源现象,对城市形象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缺乏外来的保护,与城市管理部门规章相冲突。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的思考,为什么会有群体明知不合规仍要继续进行?而这存在的冲突又当如何合理协调?
流动商贩的产生和必然
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提出,城市管理者对于流动商贩的认识与管理政策进行了转变,人们更多的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而城市流动商贩的存在也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以流动商贩中常见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例,农民工进城的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几十年历史。他们在老家有宅基地、土地等,随着农业技术与机械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劳动力过剩,且务农收入较低、与城市收入相差有着较大差距,这也吸引着农村人口的大量流转城市,但由于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限制,找到合适工作较难,即使找到了工作,薪酬仍难以养家,且与家人长期分居两地。但作为城市流动商贩则不同,一来不会受到较大约束,经营得当还能有更多的积蓄。二来,可以家人团聚,一起经营,以及让适龄子女就读于城市,使生活氛围有所改善。
盈利驱动下与城市管理产生的冲突
在摊贩的选址中,主要考虑的是客流量,可以以密度、多样性和规划三个角度进行评价,其中,密度主要是人口和职业的密度,能够有足够的消费人群。多样性是用地性质的集中程度,在尽可能避免城管冲突前提下,得到更多的消费者。而规划则是关于道路网络的通达性,包括街道舒适性和公共交通到达的距离。而流动性又为这类人群带来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如分时刻经营,抓住人流的最高峰,在看似不经意的散步与下车时,填补和满足了人们的闲暇需求,获得更多的收益。
在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必定会出现与城管的辖区冲突,尤其是在繁华地段,二者此消彼长,这也导致流动商贩日常收入波动。摊贩们选择客流量大的区域营业会赚取更多的收入,但也会面临驱逐,更甚者将被没收财产。
疫情下流动商贩经营模式受到考验
此外,流动商贩的流动性强、商品卫生差、原料劣质等特点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渠道。根据调查显示,流动人口相较之常住人口,患病率要高出许多。而对于流动人口来说,他们缺乏统一的管理,没有常规的经营许可、安全检验等备案,产生疾病的概率和影响率相对较高,也不易控制。
就近段时间发展的疫情而言,对国人产生重大生产、生活影响的疾病宿主为走上餐桌的蝙蝠。从城市框架上来看,相关管理仍有缺乏。比如野生动物进入餐厅,通过这次事件的发生,我国加大力度打击野生动物的贩卖,改变小摊小贩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模式,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这次的疫情对于流动商贩来说也是打击性的,人们出行活动受到限制,消费人群减少,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卫生,商贩的收入明显下滑。此外,城管也加大了巡查力度,严禁非常时期摊贩进行经营活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反思。
如果说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疫情可以作为一个特例,但通过这个特例可以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们将越来越重视安全卫生,网上购物逐渐完善,线上提供的上门服务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城市管理更加规,流动商贩们又应当如何应对这些突发状况呢?在将来,城市流动商贩的行业收入难免缩水,其前景和发展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