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
北京报道
7月8日,本刊刊发《至少15城争夺国家中心城市专家泼“冷水”:再扩容已不合时宜》一文,引发热议。
“国家中心城市”概念,最早在年由原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
年,住建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年)》,首次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此后,国家中心城市在经历了3次扩容之后,共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9个国家中心城市。
距离年2月国务院批复西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已近两年半时间,接下来是否还会产生新的国家中心城市,以及国家中心城市是否需要再扩容,不仅专家的看法不一致,文章刊发后,网友也纷纷发表看法,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哪个城市更适合担当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否需要再扩容?
国家中心城市是继续扩容还是就此止步?
一个城市一旦被确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就意味着从国家层面,有可能会对该城市在一些功能性项目和基础设施配置上有所倾斜,在一些重大改革创新举措上,可能会优先考虑,将对城市的长远发展形成实质性利好。
昆明、南京、沈阳、大连、青岛、济南、杭州等诸多城市,已加入到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队伍中。
但是否需要再扩容,专家的观点并不统一。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肖金成持反对意见。他认为,角逐国家中心城市其实没有必要。“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负面效应会逐渐显现出来,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生活成本提高等,人们将其谓之‘大城市病’或‘人口膨胀病’。城市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抑制城市规模的扩大却鲜有有效的办法。因此,还角逐国家中心城市已经不合时宜,而且,国家中心城市其实也就是一块金色招牌而已。”
在肖金成看来,现在不应该再强调发展国家中心城市,而应该强调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就是要避免一个省由一个城市来主导的局面,‘一市独大’带来的是城市体系的断裂,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难以形成。”
赞成肖金成观点的网友不少。
刚刚:凡事都需讲究一个度,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是越多越好,超过一个度,会衍生出许多潜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不一定是有关国家中心城市的。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