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度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会议顺利结束。北京交通大学的向宏军教授、何玉芳教授、赵耀教授荣获优秀教师奖,级本科生王奕润、范伟康以及级博士生吕庚育、李禄权、陈炳尧五位同学荣获优秀学生奖。
本次评审历时6个月,共涉及96所大学,名获奖师生。经评选,名学生获得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26名同学获得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名教师获得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8名教师获得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9名教师获得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向宏军,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教授、博导,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隔震减振、车致振动能量收集与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其它项目5项。曾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结构力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智瑾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
何玉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理一级学科硕士点负责人,首都大学生思政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曾获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等荣誉。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专项任务”、国家社科基金特别重大项目、等多个项目。
赵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第七、八届“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数字媒体信息处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交通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会主席、学位委员会主席,“信号与信息处理”国家级重点学科责任教授。作为团队带头人的“数字媒体信息处理”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究领域为数字媒体信息处理与智能分析,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
陈炳尧,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级会计学直博生,学习成绩优异,曾三获国家奖学金,并荣获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最高荣誉——校长奖学金。直博学习期间,立足会计学术前沿,潜心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碳会计、内部控制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篇,包括SSCI论文2篇、SCI论文1篇、CSSCI论文1篇等。主持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北京市政府等高水平重大管理类科研项目15项。曾担任北京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校学生会主席、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等。累计获得48项荣誉表彰,其中国家级4项、北京市级6项、校级38项。
吕庚育,中共党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级博士生。曾担任党支部书记,推动“党团班舍”协同进步,促进“党建引领科研”创新发展,支部被推荐至教育部参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顶级期刊会议审稿人,主持研究生创新项目2项,参与NSFC等项目9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家奖学金、智瑾奖学金。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获评北京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资助贵州山区学子,已有六人考入高中。
王奕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级本科生。学习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在川渝实践寒招团担任外联组组长,组建“北风南枝”实践团,在学校评选中获二等奖,社会实践经验丰富。
范伟康,交通运输学院级本科生。现已保送至清华大学。推免绩点4.04/4.00,为学院第一。本科期间曾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一等学习奖学金、“智瑾”奖学金、理创奖学金等奖学金奖励,竞赛方面曾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5项。此外本科期间,他完成发明专利1项,以一作身份完成中英文论文各1篇,与他人共同开发软件2项,获得2项软件著作权。
左起第四位为李禄权
李禄权,机械电子控制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级博士生,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作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首轮建设任务已顺利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得到评审专家高度评价。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7%左右,本科生深造率稳定在56%左右。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此外,学校还在不断完善引才育才体制机制,营造更加开放、包容、进取的文化环境,促进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面向未来,北京交通大学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构建学科专业适应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体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新体系,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素材来源:北京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