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养生

“大雪”驾到如何防病养生?护头暖脚是关键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大雪到来,风寒更盛,我们首先应该注意防范风寒邪的侵害。传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头、脚这两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我们该如何保健这两个首位呼应的部位,以防大雪节气的疾病入侵?

头、脚皮下储存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寒冷刺激由此入内,将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致病。因此大雪节气保健必须避寒就温,敛阳护阴,做到头暖、足暖。

大雪节气头部如何保暖?

现代医学认为: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的缘故,热能的散发量也特别大。据研究证实,当气温为15℃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约为1/3;气温在4℃左右时,头部散发的人体热量增至约1/2;而气温在零下1O℃左右时,竟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散发,所以俗话说“热从头上散”。

传统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三阳经脉走向是从手到头,足三阳经脉走向是从头到足,头部是六阳脉汇聚之处,也是阳气容易散发的部位。头部不注意保暖,血管遇冷收缩,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中风。因此保暖必须从头开始。

1、头部切忌顶风吹。特别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更要注意过道风,在风大时应侧身走过,并用手护头。

2、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而且要戴能盖住前额的帽子

3、洗头水的温度最好保持在35℃以上,洗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吹干,切忌在头发湿的情况下迎风而走。

4、晚上睡觉时,应关闭好窗门。睡觉时头部应远离风口处。

5、冬季的早晨梳头时,多梳几次头,使头皮微热,这样可以使头部经络气血畅通,

大雪节气脚部如何保暖?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热量不易被血液循环带到足部,且皮下脂肪较薄,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其抵抗疾病能力下降,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

1、腿部防寒莫贪靓

大雪节气,人们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增减衣物,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注意膝关节保暖,可戴上护膝。

不少女性喜欢冬季穿短裤短裙,然而膝关节局部低温引起新陈代谢缓慢,并且废物不能带走,长期这样就会引起关节的炎性疾病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女性朋友尽量不要穿短裙、短裤。即使贪靓坚持穿裙,也应穿由较厚重的毛呢或粗呢做成的裙子,长度以到小腿肚甚至脚踝为宜,不能只穿保暖功能相对差的连裤袜。此外,尽量减少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里活动,这样就能减少症状发作的机会。如果是长期坐办公室的女性,可以在工作的时候再加一张毛毯覆盖腿部,这样也能起到保护膝盖的作用。

2、坚持泡脚

脚部有很多穴位脚部是五脏六腑的反射区,泡脚可以起到调理新陈代谢补气益肾的功效。每天泡脚的时间最好在七点半到九点钟之间。因为五点到七点是肾经运行的时候,过了肾经运行的时候肾气开始虚弱,这个时候泡脚可以有更好的补肾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烫,泡脚的时间控制在二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3、坚持健步走

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运动过后,日常也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

大雪节气补肾提防5大误区养肾吃什么好?

大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节气,肾在季节里属冬季,大雪时节是“养肾”的好时节。为什么中医认为冬季尤为要养肾?我们日常有哪些养肾的误区呢?下面小编就为你详细道来。

大雪节气当养肾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开始变得更为寒冷。此时正式风寒之邪侵袭的高发季节,对于中老年人和体虚抵抗力低下的人,肾中精气不足,肾中之阳亏耗,无力温煦和激发推动脏气而容易惹病。

中医所谓“肾”,除指西医说的具有泌尿功能的肾脏,还包含生殖、神经系统、贮藏、营养、生长、造血、内分泌等功能。肾在季节里属冬季,在方向中属北方。虽然四季皆应补肾,由于肾属水,水有寒凉的特性,冬季和北方相对来说又比较寒冷,肾气最为不畅,也最容易罹患跟肾有关的疾病,故在大雪节气最应补肾、做肾保养,而且效果最为理想。

大雪补肾5大常见误区

1、忽视辩证分型

中医进补,应懂得中医“补法”的内涵和原则。所谓“冬藏于精,春不病温”,就体现了中医补法与调摄的精髓。“补”不但要分清虚的性质,还要看虚在哪脏,虚什么,补什么,没虚症的就不能乱补。因此补肾的第一步,是要确定肾虚的状况。肾虚根据其特有症候,主要有两方面:肾阳虚(包括肾气虚)和肾阴虚(包括肾精亏虚和肾水亏虚)。市场上的产品多数是针对肾阳虚的,对于肾阴虚的人来讲,吃了不仅没有作用,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或加重病情。即便是经典的六味地黄丸,也不是对所有人都适用的。

2、只补不“养”

以为有了“补肾”作支撑,就可恣纵无度,流连情色,结果伤肾耗精,造成更大的虚损。冬属水,其气寒,主藏,冬天补肾尤以蓄养精气为先。只有适当节制性生活,才可藏精益肾,反之,再强大的补品,也弥补不了纵欲过度对肾带来的伤害。

3、药与食搭配不宜

比如补肾阳的同时,又进食冬瓜、竹笋、苦瓜、香蕉、雪梨、西瓜、豆腐等寒凉食品及饮用清凉饮料,削弱补肾药(食)物的功效。或者过分看重“药补”而忽略了“食补”。“食补”优于“药补”,这是中医学界的共识。“食补”得当,可与“药补”相得益彰,减少纯用补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应根据自己肾脏的阴阳偏胜情况,合理选用上述“食补”来调养。

4、盲目服用壮阳药

认为补肾就是壮阳,其实,补肾好比烧开水:水烧到沸腾时会满起来,但水凉后水会变少;水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是再沸腾也难以满起来。单纯用壮阳药补肾就如同“烧水”,看似奏效,但肾水会越来越亏。

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只有补肾阳才是与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壮阳”,只能针对肾阳虚的人起作用。而如果只是肾阴虚,原本阴虚已“火旺”,再壮阳等于“火上浇油”。

正确的补肾法应是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益肾固精,达到补阳或阴阳互补的目的。好比水被烧开后,还要酌情加水,使水保持一定沸腾,但又胀满而不溢出,避免单用壮阳药而引起不良后果。

5、凡是补酒都能补肾

有人喜欢以补酒佐餐,当中也存在误区。补酒分药酒和保健酒,药酒是加入特定药物炮制的,属药的范畴,在治病与适用人群上有较强的针对性,不可随意饮用。保健酒也常加药物(还可有水果、肉食等),如补肾阴的龟板、鳖甲、乌豆、黑芝麻;补肾阳的鹿茸、肉苁蓉、锁阳、巴戟、杜仲、续断之类,但它属饮料范畴,可从配方的主要药物中看出其补益所指。对补酒不加选择,见“补”就饮,往往会适得其反。

大雪节气补肾吃什么好?

补肾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达到效果,第一种就是食疗。第二种是理疗。老话说的好药疗不如食疗,食疗虽然缓慢,但相对安全。大雪节气补肾吃什么好?

NO.1——黑芝麻

补肾首选当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补肾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锦上添花的一笔。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盐,就能“引药入经”,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直接引到肾经,比单吃黑芝麻糊效果更佳。

黑芝麻盐做法超简单:把芝麻炒一炒,炒干后用料理机打碎,混入少量盐,搅拌均匀就可以了。平时撒在米饭或者面包上,又好吃又补肾。黑芝麻对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的人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NO.2——胡桃

胡桃性温,味甘,不仅可以补肺止喘,而且还能补肾固精。当然如果想补肾效果好,吃点肾斯挺因此说平时生活中大家应该多吃胡桃,另外根据有关医学研究表明,胡桃还能润肠通便等作用,所以这点大家应该注意。

NO.3——山药

性平,味甘,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功,无论是阴虚火旺或是肾气不固而遗精早泄者,均宜常食多食。唐代食医孟诜曾说:“山药利丈夫,助阴力。”《日华诸家本草》记载:“山药助五脏,主泄精健忘。”《本草求真》亦云:“山药,本为食物,且其性涩,能治遗精不禁。”若能配合其他补肾固精食品,如芡实、莲子等一并服食,效力更佳。

NO.4——芡实

性平,味甘涩,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泄。明代医家缪希雍称芡实为“补脾胃,固精气之药也”。《本草纲目》也认为,芡实“益肾,治遗精”。《本草从新》中亦云:“芡实补脾固肾,助气涩精,治梦遗滑精。”古代不少治疗遗精早泄的名方,如金锁固精丸、玉锁丹、水陆二仙丹等,均是以芡实为主,配合莲须、龙骨或金樱子等研制而成。《本草新编》的经验是:“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

NO.5——蚕蛹

蚕蛹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不仅是民间传统美味佳肴,而且还具有补肝益肾,壮阳涩精的功效,所以平时生活中大家应该多吃一些蚕蛹,尤其那些肾虚,遗精早泄者更应该多吃蚕蛹。

大雪驾到慎防4种疾病这些养生原则需谨记

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踏入仲冬,温度将逐步降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和室内外温差变大,随之而来也迎来了疾病的高发节。大雪节气我们要注意哪些疾病,我们该如何防护?大雪节气的养生保健有哪些原则?

心脑血管疾病

大雪节气,气温急剧下降,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和偏头痛的发作。人体受冷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再加上人体出汗量减少,血容量增加,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高血压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冬季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在这种环境中血压容易出现波动;寒凉环境中,血液中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也会增加,更易产生血栓,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防病建议: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头部、颈部和手部的保暖尤为重要,应避免身处温差大的环境;监测自身血压,切忌私自减服或停服心脑血管药和降血压药;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少喝酒、吸烟,适度运动。

胃肠道疾病

大雪节气,胃肠道疾病尤其是胃肠道溃疡的发病率也会升高,这是由于人体受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掌管内脏的植物神经也处于紧张状态,进而影响消化腺的正常分泌活动,是胃肠黏膜受到比平时更强的刺激,导致溃疡的产生或复发。

防病建议:大雪饮食应以甘软温润为主,适当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补充因天寒而消耗的能量,益气补血,滋养身体。戒酒戒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面瘫

我们通常说的面瘫是指面神经麻痹,即出现一侧面部活动不利,口眼歪斜,无法闭眼、鼓腮、抬眉等,面瘫的原因有很多,病毒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等均有可能引起面瘫。天气寒冷时正是面瘫多发之时,很多人从温暖的室内出门吹了冷风,或者晚上洗头没擦干又受冷,就会引起面瘫,虽然大部分面瘫患者都能痊愈恢复,但也有遗留下口眼歪斜后遗症的。

防病建议:注意头面部的保暖,一旦出现面瘫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面瘫恢复期一般在发病的一周到半个月,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就很难恢复了。

皮肤瘙痒、皲裂

进入冬天,气温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会特别的冷,这无疑对皮肤是一种刺激,很多人的皮肤都很干燥,所以冬季皮肤病也有这样的特点就是瘙痒,特别是老年人就自诉全身或者小腿前皮肤瘙痒、干燥、鳞屑脱落,变得干燥,瘙痒难忍。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往往诊断为冬季瘙痒症或皮脂缺乏性湿疹。这些皮肤病主要体现在皮肤易瘙痒、手足会皲裂等。

防病建议:冬天洗完澡最好涂抹一些润肤乳,这样可以对皮肤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此外由于室内外干燥,空气湿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保证器官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毫升即常说的8杯水,一杯约毫升。

大雪节气四大养生原则

要预防大雪节气的以上疾病,除了一些针对性的防病建议,大雪节气的四大养生原则,对增强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1、保暖护阳气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大雪节气的特点是干燥,空气湿度很低。此外,衣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宜保暖贴身,不使皮肤开泄汗出,保护阳气免受侵夺。夜晚的温度会更低,夜卧时要加多衣被,使四肢暖和,气血流畅,这样则可以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脑血栓形成等

2、起居宜早眠早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早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3、养宜适度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不可太过,

不可不及。若过分谨慎,则会导致调养失度,不知所措。稍有劳作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异便闭门不出,食之惟恐肥甘厚腻而节食少餐,如此状态,都因养之太过而受到约束,不但有损健康,更无法“尽终天年”。

4、养勿过偏

综合调养要适中。有人把“补”当作养,于是饮食强调营养,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静养惟一;此外,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虽说食补、药补、静养都在养生范畴之中,但用之太过反而会影响健康。

大雪要艾灸哪些穴位

二十四节气大雪来临,冬天寒冷的时候到了,这时候的阳气内收,对温煦脏腑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所以不要做大量的运动,艾灸也一样,不要灸出很多汗水,穴位不用多以身体上的穴位为主,就灸这些穴位吧。

时间:12月6-8日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緣軒麟健康养生

扫一扫:









































白癜风有治疗好的吗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kmrc.com/wadwh/108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