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预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47639382191464&wfr=spider&for=pc年12月2-3日,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与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文本、图像中的医学”学术工作坊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京都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院、上海大学出版社、医院等不同地区高校及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医学文本、图像的相关研究成果,涉及多种学科领域和丰富的研究视角。在现场活跃的学术氛围中,现场嘉宾与听众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探索医学研究的更多可能。与会者合影会议开始前,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教授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吴志新教授向各位嘉宾致欢迎辞。陈引驰教授回顾了中心创办以来进行的各类学术工作和在国际上的访问合作,并对在此平台上进行的跨学科、跨国界交流表示衷心欢迎。随后吴志新教授表示,文本和图像是医学的载体,而医学又是文本、图像所表达的内容,不同院校、专业的学者对这一主题的诠释体现了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无疑是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会议开始,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陈明教授主持第一场主旨发言,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教授、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副院长杨震教授作主旨发言,主题为“三十一个抽屉——近代医疗卫生的文本展示路径”。医院院史馆建设的现状得失分析,过渡到对医学文本性史料高效展示方式的思考。杨教授通过图片展示了施种牛痘局石碑、中国红十字会热水瓶、各式医疗仪器等实物史料,并提到在收藏近现代医学史料的过程中,他对医学产生了新的认识,获得了新的灵感。杨震接着,杨教授分享了他在复旦大学“近代医学人文历史巡礼”课程上带领学生们在上海各处医学历史遗迹中上课的经历。他提出,虽然专家学者的不断贡献和研究为近代医学历史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内容,医院需考虑如何满足患者的需求,教学中也应思考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吸引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