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www.pfzhiliao.com/让城市绿化更好造福百姓——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光明日报记者邱玥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成效显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但与此同时,部分城市绿化出现“走偏”苗头,相互跟风、贪美求贵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让城市绿化回归自然,更好造福百姓?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记者:如何评价目前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现状?王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步推进城市绿化工作,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截至目前,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7%,三分之一的城市建设用地是绿地,建成城市公园2万余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15平方米,建成各类绿道达到9万余公里。城市绿地切实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类型丰富的休闲游憩空间,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质;老百姓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不断增加,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科普、儿童游戏等设施逐步完善。根据年全国城市体检满意度调查,城市居民对公园绿地方便性的满意度超过80%。从总体上看,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游憩、景观、文化、安全等综合功能逐步完善,不断满足广大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是仍存在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性不强、均衡性不够,不同地区、大中小城市、新区与旧城水平差异大等问题。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年后城市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逐年提升,但增长率逐步趋缓,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在较高水平,增长趋缓。城市绿地建设由过去大规模的增量建设,向补短板、提品质并重转变。记者:部分城市绿化建设走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原因何在?如何从源头上防止?王凯:近年来,个别地方仍存在违背发展规律搞绿化建设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还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理解得不够深入,部分地方城市绿化建设中,仍存在“重经济、轻保护”“重景观、轻生态”“重面子、轻民生”等现象。其次是不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绿化建设规律。一些城市忽视了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和植物生长规律,不考虑地方的财力情况,片面追求一时效果,贪大求洋、急功近利,造成本该造福百姓的城市绿化工程背上“形象工程”的恶名。从源头上防止这种倾向,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城市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工作者应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的精神内涵,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决策和系统观念,科学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记者:应采取哪些措施科学推进城市绿化?王凯:科学绿化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绿水青山的内在要求,是改善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完善系统,构建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结合自然山水是我国传统规划的基本理念,在宏观绿色空间布局中,应保护和凸显城市自然山水格局,构建连续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将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在城市尺度上,应合理布局结构性绿地和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促进绿色空间均衡布局、结构完整、连接畅通。二是尊重规律,科学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要充分考虑地方财力、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等,推广节约型、节水型园林绿化。坚持适地适树,优先选用便于管护的乡土树种。尊重自然规律,坚决反对“大树进城”等急功近利行为,避免片面追求景观化,切忌行政命令瞎指挥,严禁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三是以人为本,提升城市绿化管理服务水平。当前,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安全便捷的绿道网络、更均衡多元的公园体系,更加健康、全龄友好的公园服务。城市绿化建设应加强对“一老一小”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