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的分类是进行财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也是企业申报纳税的依据。通过对不同类型费用的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效益。对费用类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成本预算和费用控制。明确费用的类别和特征,有助于企业对不同类型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费用的发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企业经营核算中,费用可以按照经济用途和经济内容进行分类,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费用的分类。
一、费用按经济用途可分为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一)产品生产费用
产品生产费用是指构成产品的制造成本的各项费用,由以下项目组成:
1.直接材料
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及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和其他直接材料。简单来说,直接材料是指那些产品从无到有的成型过程中,全部或部分进入产品实体成分的各种材料。它是制成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与间接材料形成对比,间接材料不会进入产品。
2.直接人工
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直接人工只计算参与具体产品直接生产的工人的人工费用。不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不直接参与生产的职员、管理人员等的工资和福利。这部分属于制造费用中的间接人工。简而言之,直接人工就是指产品从无到有整个成型过程中直接参与操作的工人的劳务费用。这是成本核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具体而言,直接人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这部分是直接人工费用的主要组成。
(2)根据直接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按照规定的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这属于额外福利待遇,也算作直接人工费用。
3.燃料和动力
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及动力费。具体来说:燃料和动力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的各种能源。外购的燃料和动力包括电力、煤气等能源。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包括企业自备电站生成的电力等。这部分费用需要直接归入产品的生产成本中,是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不包括非直接生产过程消耗的燃料动力,那应该归类为“工厂管理费”。燃料动力费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消耗数量核算,单独设账,并进行合理的分配。
4.制造费用
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制造费用需要合理分配到各个产品成本中。与管理生产活动相关,包括车间管理、设备维护、质检工作等。制造费用主要包括三大类: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制造其他费用。间接材料指助产品生产的材料,不进入产品成分。间接人工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间接劳动力费用。制造其他费用包括验货费、修理费、车间耗材等费用。
(二)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属于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1.销售费用:主要包括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广告费、销售人员薪酬等费用。
2.管理费用:主要包括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管理人员薪酬、办公费、折旧费、水电费等费用。
3.财务费用:主要包括企业取得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失、银行手续费等费用。
期间费用是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不会资本化归入资产成本,也不会转入以后期间,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当期盈亏。
发生期间费用时,会计分录如下:
借: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二、费用按经济内容划分
可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八类。
1.外购材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
外购燃料是指企业从外部购买并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燃料,这部分燃料不在企业内部生产,需要通过购买获得。外购燃料可细分为:(1)生产用燃料:如天然气、油料等,用于为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能源。(2)采暖用燃料:用于企业的采暖系统。(3)运输用燃料:用于企业的运输工具及设备。(4)其他外购燃料:用于企业饭堂、宿舍等的煤气、液化气等。
外购燃料的采购成本在发生时确认为材料成本或期间费用,并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正确核算外购燃料成本,有助于判断生产成本及财务状况。
3.外购动力,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各种动力。
外购动力的主要形式包括:(1)外购电力:企业从电网购买的动力用电。(2)外购蒸汽:企业从外部能源供应商购买的动力蒸汽。(3)压缩空气:企业从专门的压缩空气供应商购买的压缩空气。(4)液压动力:企业购买的液压动力资源。(5)其他动力:如风力、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形式。
4.职工薪酬,指企业应计入成本费用的支付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薪酬两部分。货币性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薪酬。非货币性薪酬:包括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食宿、车辆、股票期权等各种非现金形式的薪酬与福利。
5.折旧费,指企业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折旧对象是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折旧费用按照资产的使用寿命在多个会计期间进行分配,折旧率根据资产类型、使用寿命、预计残值等因素确定,不同类型资产的折旧方法可以不同,如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
6.利息支出,指企业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具体可包括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债券的利息支出、应付账款的利息支出以及租赁负债的利息支出。
7.税金,指企业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各种税金。
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资源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环境保护税,这些税金支出根据相关税法规定计算,计入企业相关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并按规定缴纳。
8.其他支出,指不属于上述各要素的费用支出。
总的来说,费用的分类对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明确费用的类别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成本预算和费用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所以,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给我点个赞,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