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知识科普
什么是中枢性性早熟?
很多家长可能并不知道,性早熟也有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之分。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区分孩子的早熟是不是中枢性性早熟呢?
在介绍这三种类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下青春期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与青春期生长发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正常运作。
在胎儿时期,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一直持续至婴儿期,目的是保证生殖系统的基本发育。在进入儿童时期后,GnRH的分泌明显下降,进入静止期。
等快要进入青春期时,下丘脑才得到命令,开始加班加点地工作,分泌足够的GnRH作用于垂体,调控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释放。
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就是促使性器官发育以及维持第二性特征,最关键的当然是卵巢和睾丸了。
通常说来,女孩正常的青春发育顺序是:乳房结节开始,继而阴毛出现、外生殖器官改变,随后腋毛生长,最后月经初潮;
男孩则表现为睾丸容积增大,随后阴茎增长增粗,接着阴毛腋毛生长,出现变声、长胡须,最后出现首次遗精。
中枢性性早熟
性发育就是由于到了一定年龄,这个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就启动了,使得从下丘脑、再到垂体、再到性腺(女孩是卵巢、男孩是睾丸)出现一级一级的激素分泌,导致孩子的青春期开始出现并呈进行性发展。如果是由于这个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导致的性早熟,就称为中枢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的性发育顺序和正常青春期发育顺序基本一致,但是只不过是提前了,就不正常了。
明确是中枢性性早熟后,又需要根据病因区分是特发性的中枢性性早熟、还是继发性的中枢性性早熟,也就是说,这个中枢性性早熟的引起原因是什么,如果找不到明确病因的,我们就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继发性的那就是能找到原发病因了,可以继发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通俗的讲,大脑里分管激素分泌的下丘脑或者垂体有问题了)、或者继发于外周性性早熟(开始时外周性性早熟,随着疾病进展,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
外周性性早熟
这类性早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所致。外周性性早熟不是因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引起的,只有第二性征出现。
外周性性早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源性摄入了性激素:比如有些家长经常给孩子食用某些补品,如花粉、蜂王浆、胎盘、燕窝等,或者经常使用成人的化妆品,或者孩子误服了家长的避孕药等。2、性腺疾病:比如性腺肿瘤,包括卵巢囊肿、睾丸间质细胞瘤、畸胎瘤等。3、肾上腺疾病:比如先天性/后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皮质肿瘤。4、甲状腺疾病:比如甲状腺功能减低症。5、异位产生促性腺激素的肿瘤:通过化验一些肿瘤标志物可以提示诊断,再通过CT或核磁查找这些肿瘤的位置。6、一些遗传因素导致的:比如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McCune-Albright综合征)、家族性男性限性性早熟等。
需要警惕的是某些原因的外周性性早熟可能会转化为中枢性性早熟。
不完全性性早熟
不完全性早熟分为单纯阴毛早现、单纯乳房发育、单纯早初潮。比如,孩子发育一段时间又停止一段时间,甚至还有发育消退的表现,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乳房开始起来了,过了3个月又回去了,那这种情况就是一种不完全性性早熟。
这里要先跟各位家长说一个概念——小青春期。目前认为小青春期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暂时部分性激活,分泌促卵泡刺激素FSH,而不是正常青春期发育或中枢性性性早熟表现的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增高为主,不是真正控制发育的“中枢”出现了问题,所以不是中枢性性早熟。
大部分2岁之内出现乳房发育的孩子都是小青春期,表现只是乳腺发育,而乳晕不大,且无着色,不是真正的中枢性性早熟,也可以定义为单纯乳房发育。个别孩子的小青春期可能会持续到3岁左右,之后乳房发育会自然消失。
但孩子是小青春期还是早发育,一定要在生长发育专科医生检查之后才能下结论,家长无法自己判断。
医生也会这样来进行区分,首先看孩子的发育程度,然后做性激素水平的检查。如果检查下来性激素水平非常高,或者性激素激发试验水平很高,那这种孩子有可能就是中枢性性性早熟,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
不管性早熟是中枢性的、外周性的还是不完全性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性发育异常或者提前,医院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咨询,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
图文来源:医院
仙女都在看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