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智慧城市,一定要有三元空间的视角,也就是不仅包括物理意义上的城市,也包括线上的空间。▲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图/新京报文
肖隆平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5月27日,在新京智库春季峰会“线上社会,治理有‘数’”主题论坛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以“智能”“智慧”“数字”“数字化”为关键词的内容非常多,加起来超过了处。这预示了“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智慧治理将进入改革突破、模式创新和成效凸显的深水区。1数字技术推动智慧治理,技术只是赋能单志广介绍,现在进入了数字时代。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不同,社会的生产结构发生了深层次变化。数字时代,人工智能成为了新的生产力,数字或数据资源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资料。区块链是新型生产关系,云计算是生产工具,物联网、互联网,包括5G和6G是整个社会的“自然环境”,软件算法赋能千行百业,赋能各种各样的场景,正在重塑生产方式。“今天的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对城市演变的影响,本质上就是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构、重塑、再造。”单志广说。随着智慧城市、数字经济的发展,线下的物理社会和线上的网络社会高度地交织在一起。单志广认为,现在业界炒得很火的元宇宙并不是概念炒作。它就是一个线上社会、信息网络空间的演进和拓展。随着技术演化、交互能力的提升,这个社会形态必然会走向一个交互更加高效、场景更加多样、业态更加多元的新时期。“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半实体(半物理)和半元宇宙的社会形态”,单志广说。因为每个居民每天在网上消耗的精力越来越多,每人每天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间达3.5小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