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宋杰
全国两会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祖伟提出建议:将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迁建项目列入国家民航发展“十四五”规划,助力黄山加快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黄山屯溪国际机场始建于年,于年6月被批准为国际机场。机场占地亩,跑道长m,机坪面积4.9万㎡,飞行区等级4D,可起降B及以下机型。目前开通了黄山至北京等22个国内城市及台湾地区、首尔等6个国际城市的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86.97万人次。年,受疫情影响,旅客吞吐量44.43万人次。
王祖伟代表分析认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位于黄山市中心西北方向,距离市中心约5.5km,属于典型的城中心机场。由于受前山后江地形条件、城市规划建设和周边建筑超高等多因素制约,机场净空条件差,自身发展空间有限,尤其是跑道已无延长空间。虽经多次改扩建,但机场的复杂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严重制约了国内远程和国际航班的开辟,影响了国际机场功能发挥,阻碍了黄山市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进程。
“迁建工作已经十分紧迫。”王祖伟代表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迫切性”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迁建黄山机场是改善机场飞行条件的迫切需要。一是黄山现有机场两端净空均不具备大幅改善的条件,成为黄山机场延长飞行航程的短板。二是黄山机场已被城市包围,跑道已无延长空间,无法满足机场远期的发展和航线规划需求。
(二)迁建黄山机场是机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需要。黄山机场作为城中机场,造成机场和城市相互掣肘。一方面,城市限制了机场的发展空间,机场改扩建空间受限;另一方面,由于机场的存在,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到极大挤压。市中心城区受机场限高45米影响的建设用地占比近50%,严重制约城市整体发展。
(三)迁建黄山机场是黄山市打造宜居城市,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追求的需要。当前,黄山市正在致力于打造“两山”理论的样板区,长三角的“大花园”,康养宜居、慢享生活的第二居住地。由于机场跑道轴线横穿中心城区和休宁县城,飞机起降噪音等问题影响到中心城区近2/3市民的正常生活,成为了黄山打造宜居城市的短板。这也引起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