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僻”,主要的症状就是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一侧味觉减退甚至消失,而后淋巴结疼痛,面部肿痛,眼不能合,咀嚼肌无力。此病只是病变于颜面部位,不累积其他。
鉴别:需要与半身不遂相鉴别。二者均属于中医中风的范畴,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中经络: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意识清楚。
中脏腑:以上症状+意识模糊或者意识不清。中脏腑又分为闭证和脱证。
武某,女,17岁,学生,就诊于.10.20
左眼不能闭,不能皱眉,不能鼓气,口眼歪斜以上症状持续3天,嘴肿,耳前淋巴结疼,胃纳尚可,二便正常,月经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略滑。
辨证:气虚血瘀
方药:处方一:白附子10,僵蚕12,黄芪30,当归12,川芎12,红花15,赤芍12,地龙15,天麻15,钩藤15,防风12,羌活12,白芷12
7付,水煎服。
处方二:全蝎2,蜈蚣2条,7付,研末服。
针灸:地仓透颊车。水沟,承浆,翳风,攒竹,阳白,印堂,鱼腰,迎香,合谷。以上穴位分为两组,交替针灸。(针灸时间为10月25日开始)
二诊:10.26,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续跟进。
处方一:白附子10,僵蚕12,黄芪40,当归12,川芎12,红花15,赤芍12,地龙15,天麻15,钩藤15,陈皮12,法半夏10,僵蚕15
处方二:全蝎2,蜈蚣2条,7付,研末服。
10月31日针灸结束时,患者面部症状均恢复正常,嘱其继续服用汤药。
备注:该病主要由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入经络,气血痹阻不通而发病。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大法围绕补气,活血,祛风为主。患者岁数小,针灸7日,中药14付恢复正常。
------------------------------------------------------------------------------
如果您喜欢,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