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访网责编
吴君产业图谱、链主企业、链长制…这些建圈强链关键词频频出现在成都市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在成都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建圈强链已然成为成都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年末,成都市召开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建圈强链”。年春天,成都首次将“建圈强链”写入党代会报告,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红黑榜”助力建圈强链提质增效《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发挥市区两级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一区(市)县一重点,依托一批集聚“链主”企业、汇聚高能级平台、集中先进资源要素的主力产业园区(功能区),一批集聚专精特新和关键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地,推动产业建圈强链落地落实,夯实城市功能“三个做优做强”的产业支撑。作为地方建圈强链项目的引领者,区(市)县需担起责任持续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为进一步激活各区(市)县建圈强链工作的“一池春水”,近日《成都市重大项目招引促建推进产业建圈强链“红黑榜”实施办法(试行)》正式印发,明确对全市重大项目招商引智和促建推进情况进行量化评分,细化基础分、加分、扣分计分规则,按照综合得分排序。根据《实施办法》规定,每季度重点项目促建推进考评排名前9的区(市)县,招商引智考评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区评分排名前7的区(市)县、郊区新城评分排名前2的区(市)县进入“红榜”。如果规定项目投资进度低于当季时序进度目标的80%、项目推进经第三方核查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质量事故或其他重大负面影响事件的,进入“黑榜”;重点项目投资未达到当季时序进度目标、除“黑榜”外评分排名最末的2个区(市)县将纳入“黄榜”预警。此外,红黑榜的排位成绩将纳入区(市)县全年目标绩效考核,并在次年土地资金、环境容量、事权下放等方面统筹给予激励。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今年以来,成都市紧紧围绕产业建圈强链,仅一季度就新签约个高能级项目,空客等“链主”企业吸引“链属”企业65家,3月家新上规企业产值同比增长3.5倍、56家新投产企业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4个百分点。5月10日,四川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正式启动。在招商引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中,成都将以先进智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以招大引强、招商引智为抓手,亮出专班招商、资本招商、人才招商、策划招商、总部招商、平台招商、外资招商、精准招商、统筹招商等“组合拳”。力争在招商引智行动期间,拜访一批重点目标企业,获取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有效信息条以上;促进一批在谈项目,签约重大项目和高能级项目个以上。据成都市投资促进局透露,年,成都将通过重大项目攻坚大会战,力争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23%以上和45%以上。力争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专精特新项目个以上、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个以上、50亿级重大产业项目个以上、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30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亿元以上。金融力量撬动产业发展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中,金融的支持必不可少。成都市以重点产业领军人才、市场主体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集聚资源匹配要素,加大对“链主”和“专精特新”企业基金投资力度,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需要。截至年4月,20条重点产业链已使用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93亿元、投资项目共77个。不仅如此,一季度成都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5家,总数达到1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全国第6;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增长27.8%。大项目有投资基金保驾护航,小微企业同样有“蓉易贷”提供融资政策支持。“蓉易贷”作为成都市推出的普惠信贷工程,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政策支持。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蓉易贷”对符合国家、省市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或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纳入白名单予以优先支持。据《成都日报》报道,截至目前,“蓉易贷”已形成涵盖工业信息、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清洁能源、运输物流、零售流通、旅游会展、养老等50多个细分行业的白名单筛选标准,实现入库白名单企业家,累计为3.24万户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76亿元,同时贷款平均利率仅4.18%。而“蓉易贷”在服务了大量的小微、个体商户的同时,也帮扶了家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优化人才配置为建圈强链添砖加瓦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成都市聚焦“链主”及上下游“链属”企业紧缺人才岗位需求,深入实施“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首批遴选产业领军人才人,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就学、资金奖补等政策。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各类人才有序按需流动和市场化优化配置,促进人才资源与产业“建圈强链”高效协同,支撑成都市高质量发展,《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成都人才白皮书)重磅推出,全面释放城市就业创业机会,精准标明城市人才需求。据悉,人才白皮书坚持以人力资源匹配精准到产业,精细到行业,精确到岗位为原则,紧缺人才需求“具体化”“标准化”,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等20条重点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关键工位、关键点位,广泛收集分析产业链各类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重点链属企业、重点研发创新平台紧缺人才需求,有效促进了人才引进的精准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