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患者的饮食要求 http://m.39.net/disease/a_6052198.html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白屈菜
Baiqucai
CHELIDONIIHERBA
牛金花、土黄连、八步紧。为罂粟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majusL.的干燥全草。本品始载于《救荒本草》,云:“生田野中,苗高二尺,初作丛生,茎叶皆青白色,茎有毛刺,梢头分叉,上开四瓣黄花,叶颇似山芥菜叶、而花叉极大,又似漏芦叶而色淡。”《植物名实图考》又引其文并附图,与今所用白屈菜相符。该品被年版《中国药典》收录。多年生草本,全株高20~cm。主根粗壮,圆锥形,暗褐色或土黄色,密生须根。茎聚类伞状,多分枝,具白色细长柔毛,有白粉,高30~cm;叶互生,叶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宽倒卵形,羽状全裂。花数朵,排列成伞形聚伞花序,花瓣倒卵形,全缘,黄色。蒴果狭圆柱形,直立,灰绿色,具柄;种子多数卵形,暗褐色,具光泽及蜂窝状小格。主要为野生,生于山坡、山谷林缘草地或路旁、石缝。中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主产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江苏、江西、浙江等地。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上。2.栽培技术种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种。春播、秋播者15天左右出苗。3.病虫害虫害:棉红蜘蛛。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阴干或晒干,贮放于通风干燥处。(一)性状特征根圆锥状,多有分枝,密生须根。茎干瘪中空,表面黄绿色或绿褐色,有的可见白粉。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为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近对生,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绿灰色,具白色柔毛,脉上尤多。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蒴果细圆柱形;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色。气微,味微苦。白屈菜药材图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二)显微鉴别
1.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3列,排列紧密,与绿皮层有间隙。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散布有乳汁管,部分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外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束中形成层明显,维管束周围分布有乳汁管。髓部常中空,薄壁细胞大,间隙明显。
白屈菜茎横切面图
1.表皮2.绿皮层3.皮层4.维管束5.髓6.草酸钙方晶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类方形,排列紧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主脉下方长着生非腺毛;栅栏组织不通过主脉,含叶绿体,海绵组织较小,细胞疏松;主脉维管束类圆形,其周围及韧皮部内分布多个橙黄色乳汁管。
白屈菜叶横切面图
1.上表皮2.栅栏组织3.海绵组织4.维管束5.乳汁管6.下表皮7.非腺毛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粉末特征粉末绿褐色或黄褐色。导管多为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25~45μm;叶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气孔为不定式;非腺毛多破碎不完整,由1~10余个细胞组成,表面有细密的疣状突起,顶端细胞较尖,中部常有一至数个细胞缢缩;花粉粒类球形,直径20~38μm,表面具细密的点状纹理,具3个萌发孔;果皮表皮细胞长方形或长梭形,长60~μm,宽25~40μm,有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淀粉粒单粒,直径3~10μm;复粒由2~10分粒组成。白屈菜粉末图
1.导管2.非腺毛3.花粉粒4.草酸钙簇晶5.气孔6.果皮表皮细胞7.草酸钙方晶
8.淀粉粒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三)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加盐酸-甲醇混合溶液20ml,加热回流4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屈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白屈菜红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10∶2∶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白屈菜薄层色谱图
1.白屈菜对照药材2.白屈菜红碱对照品3~5.白屈菜样品
(图片:《新编中国药材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以茎有白粉、质轻易折断、叶具柔毛者为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白屈菜红碱(C21H18NO4+)不得少于0.%。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1.生物碱类白屈菜碱(chelidonine)、白屈菜红碱、原鸦片碱(protopine)、白血根碱(sanguinarine)等。2.非生物碱类白屈菜酸(cheloidonicacid)、白屈菜醇(chelidoniol)、苹果酸(malicacid)、柠檬酸(citricacid)、琥珀酸(succinicacid)、甲胺(methylamine)、酪胺(tyramine)、胆碱(choline)等。苦,凉;有毒。归肺、胃经。解痉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胃脘挛痛,咳嗽气喘,百日咳。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白屈菜碱有类似吗啡的作用,可以抑制痛觉中枢,并对中枢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2.抑菌作用白屈菜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3.抗肿瘤作用白屈菜甲醇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癌活性,白屈菜碱对小鼠肉瘤-、艾氏瘤有抑制作用,但副作用大。本品有小毒,使用时应注意。白屈菜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非常快,是一种优势群落,能够很快形成一定的产量。以上节选自《新编中国药材学》获取更多药材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