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是目前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就是面部神经受到刺激后出现了功能紊乱的情况。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否则神经异常恢复之后就可能会造成永久性面瘫。
在中医理论中,面瘫的起因与症状分为四类: (1)风寒袭络: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兼见面部有受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袭经:见于发病初期,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继发于感冒风热,或咽部感染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3)风痰阻络:突然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或面部抽搐,颜面麻木作胀,伴头重如蒙、胸闷或呕吐痰涎,舌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4)气虚血瘀:多见于恢复期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口眼歪斜,眼睑闭合不全日久不愈,兼见肢体困倦无力,面色淡白,头晕等,舌淡紫,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推荐专家
面瘫中医分型有风寒证、风热证、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
分期有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急性期为发病1周内、稳定期为1周至2周、恢复期为2周至3个月、后遗症期为3个月以上。
分度有轻度、中度、重度之分,轻度:可皱眉、口角能动;中度:可皱眉、口角不能动;重度:不能皱眉、口角不能动。一般来说,轻度面瘫治疗的效果较好。
面瘫为何久治不愈?根本原因在哪里?
(1)因其病情顽固。患者在得病初期由于免疫力低下,邪气损伤面神经较重。
(2)因患者自身免疫力特别低下,对药物有一定的抗药性,吸收较差。
(3)因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疗方法过重。
面瘫急性期是机体与病邪抗争阶段,此时不宜局部用强刺激。因本病初期病位较浅,在表,在络,治疗方法过重会损伤足阳明经胃气,致胃气不足,脉络空虚,无力抗邪,局部强刺激易伤正气,往往易产生抑制效应,使症状加重,延长疗程,有的甚至导致面肌痉挛。
(4)因失治误治,经气受损,脉络空虚,邪气存于脉络之中,面瘫之症迁延不愈。
中医主治医师
吕红彬
专家提示:面瘫是有很多方法能够进行治疗的,但是治疗面瘫一定要讲究效率,尽早进行治疗才能够彻底解决面瘫带的问题。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患者的配合,不要恐慌,避免过度紧张,树立信心,给点耐心,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太劳累,避免面部受凉,可戴眼镜保护患侧眼睛,戴帽子。尽早进行面肌锻炼。
预约-、
(注:图片和文字来源版权所有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五行三生龙地汤,在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中,针对病症攻防重点不同,遵循“一清、二调、三补”治疗核心原则,简单概述如下:
一清:
辨证论治是中医辨病、治病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医独有的特色。首方以经方、时方的复方重方,灵活配伍方药,辨证论治,把机体中的风寒湿邪、体内炎性分泌物、有害物质(抗体、免疫复合物、非正常多巴胺类或激素等)等刺激病状的有害物质,随着机体代谢排出体外,有效防止正常神经、肌细胞再次受到侵害,稳定病情。
二调:
中医治病讲究整体,认为人体五脏六腑与五行相对应,根据病症的辩证辨病首先分清虚实、对应病症。二方以经方合方为基础,进行合理加减药味,侧重通调五脏六腑,通脏腑、调病因、调病机、调病症,稳定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防御能力,以达通贯周身起到能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逐渐好转的功效。
三补:
中医认为气血相互滋生,可以致使元气、正气充足。末方叠加经方、名方,调节五脏六腑促进气血运行通畅,循环往复流布全身,支持濡养肌纤维细胞和神经元细胞,以濡养受损的神经、肌肉及脏腑,修复调节神经、肌肉、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特别提醒
疫情高发期间,为避免交叉感染又可以高效解决患者看病问题,专家为大家开通了远程视频沟通病情服务,所有咨询患者均享受以下绿色诊疗服务:
①随时随地咨询专家助理服务;
②享受与专家一对一诊疗服务;
如果您生活中有“面瘫、头痛、癫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梅杰综合征等面部疾病或者想了解中医是怎么治疗的”,长按下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