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打牢学科专业建设基础,绵阳城市学院聚焦“金专”“金课”建设,以学科为引领,定期举办学科专业建设推进会和研讨会,打造学科专业建设研讨、推进的常态化机制,促进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从而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学校始终把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培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该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通过专业集群打造、产学研合作及教师能力培养等措施,全力提升专业内涵,以优势特色专业带动和辐射其他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
打造专业集群。依托中国科技城、成德绵经济带、创新金三角,坚持专业建设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随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结合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智慧能源、智能工程“两大特色专业群”,新设专业主动适应并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撑学校办学定位和目标定位。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学院学科优势,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围绕“平台、团队、项目、成果、服务”持续发力,坚持学科建设与项目研究相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相促进;坚持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实现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相促进;坚持校、企产学研相结合,实现学院发展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相促进。
注重能力培养。坚持“全员提升、骨干带动、分层递进”的指导原则,强化教师教研、科研的多向协同以及学科竞赛的跨学科融合。在全校范围内分层次、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工作。
打造“三入”模式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紧紧围绕“三全育人”体系构建,搭建多种实践平台,通过打造“三入”模式,形成良好育人氛围,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导师走入学生内心。各专业成立“专业导师”,为大一、大二学生班级配备专业导师,关心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理解他们的想法,深入和同学们交流,提升专业学习动力,提高学风、班风。
专业工作室融入学生学习。全面开展“专业工作室”建设,专业教师以专业工作室名义招聘专业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教研以及学科竞赛。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强化专业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项目专项训练进入学生课堂。通过校企合作以“走出去、引进来”形式打造专项项目进入学生课堂,经过项目化、系统化的专项训练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实操技能。
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
学校在着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质量建设,重点以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抓考研率提升。学生考研是学院教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的集中体现,学校通过邀请资深教师作考研动员、成立学生考研协会、开展考研帮扶等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备考硕士研究生,在学院内形成较浓的考研氛围,同时带动学院学风建设。抓社会形象宣传。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