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是北京哪个医院皮肤科医生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编者按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将“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列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七个着力”之一。赓续中华文脉,离不开“为往圣继绝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冷门绝学”事关文化积淀、民族记忆与历史传承,是加快建构彰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冷门绝学”迎来“高光时刻”,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本报约请三位学者从各自学科出发,谈谈“冷门绝学”对于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于“冷门绝学”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考。■主持人:陈瑜本报记者■嘉宾:刘志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副主任张晓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刘进宝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西安国家版本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些学科看上去同现实距离较远,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能否介绍下您所从事的“冷门绝学”?刘志基:我所从事的“古文字学”,历来是公认的“冷门”,也是近年来最先得到国家扶持的“冷门绝学”专业。古文字是两三千年前的汉字材料,具体包括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战国至秦汉以简帛玺陶石玉为载体的出土文献材料。一百多年前,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提倡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纸上材料”的古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二重证据法”作为一种公认科学的学术正流,其立论依据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以“地下”和“纸上”两种材料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只用其中之一为依据,并不能实现历史文化研究的科学性。而所谓“地下材料”,主要就是指古文字材料。作为传承中华文化两翼之一的古文字材料,以其相对年代更早,且更真实地保存了文献的原始面貌,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最具历史厚度的部分,因此被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张晓虹:说到“冷门绝学”,人们很容易想到历史地理学,这或许是因为国学大师罗振玉在民国初年曾将清末杨守敬的地理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李善兰的算学一并合称为“清代三绝学”之故。事实上,当年,顾颉刚、谭其骧先生发起成立“禹贡”学会,出版《禹贡》半月刊,提出要将中国传统的以记录历代政区沿革为主,而兼及户口、水道、都邑变迁为主的沿革地理学,改造成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历史地理学时,历史地理学科就在推陈出新的路径依赖策略的指引下,在激活其学术传统中实现了华丽转身,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迅速发展壮大。正因为此,脱胎于传统考据之学的历史地理学,在20世纪下半叶就在协助国家处理经济、文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中,不断更新研究方法、拓展学科领域。如本学科三位著名创建者都用自己的学术之长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复旦大学谭其骧院士以其深厚的考据学功底,主持编纂中国第一部多卷本《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大学侯仁之院士利用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北京城市地理和对西北沙漠地区环境变迁的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史念海教授对黄土高原区域开发与环境变迁的扎实研究,都成为“需要时也要拿得出来、用得上”的,对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修复有重要价值的学术成果。刘进宝:我主要从事敦煌学研究。敦煌学的研究对象是敦煌文献、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史地和敦煌学理论。敦煌之所以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