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国家空间治理与行政区划学术研讨会举行

<

时报记者胡思华

为顺应新形势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总结国家空间治理与行政区划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最新成果,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国家空间治理与行政区划学术研讨会()于11月29日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近四百余位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孙真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曾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教授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回顾了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成立30年来的累累硕果,尤其是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刘君德在行政区划、政区地理学、行政区经济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所作的重大贡献,强调深化行政区划研究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天津市教委原主任、天津师范大学原校长靳润成教授结合自己多年在行政区划领域的研究经历和经验,针对今后研究方向做了特邀发言,并呼吁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在建立城市型行政区的数据库、加强城市型行政区与上级行政区的关系研究、加强大城市区级行政区划的研究等方面,继续做出引领作用。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刘君德简要介绍了我国当代行政区划的研究起源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的创建历程与辉煌成就,提出当代行政区划研究要服务于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建设,要完善政区地理学的学科建设夯实理论基础,要科学评估现在行政区划体制和模式,要注重跨界空间治理问题,要以地理学为根基开展学科合作。

会议特别邀请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大道研究员作了题为“关于我国大城市行政区划问题的几点认识”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我国的省市区域以及行政区划的调整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决策,事关国家治理的大事。行政区划的调整要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根据有利于国家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以及重大工程的管理,有利于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协调,有利于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利于保持行政区划相对稳定性的原则科学慎重研究。

会议分别针对国家空间治理、行政区划优化、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同治理和社区治理等五个主题的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国家空间治理主题主要探讨了城市和区域在空间治理方面面临的新挑战与新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从中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合理性角度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空间格局,并对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的合理性进行了理性诊断。

中国人民大学华林甫教授结合《本草纲目》阐释了地名与地域之间的联系,从地名的角度阐释了国家治理的文化根基。

北京大学曹广忠教授重点探究了城市体系演变与区域协调治理的关系。南京大学张京祥教授分析了区域协同治理这一问题,提出区域协同治理应采取伙伴合作的思维,打破行政区划兼并怪圈。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孙斌栋教授的报告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mkmrc.com/wadwh/166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