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国与基层善治丛书新作出版天津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社区中国与基层善治”丛书是从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细胞”入手的。这个细胞就是一个个的社区与基层治理单元。但是中国社会中的细胞与西方社会中的“治理细胞”又是有着迥然不同的属性和定位的。与西方社会并行分立的、相互并不隶属的成千上万个自治单元不同的是,作为社会有机体之细胞的社区和基层治理单元是支撑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基石。借用马克思的概念来说,互不隶属、并行林立的细胞构成的像是一个不坚实的“社会结晶体”,支撑整个治理体系的细胞构成的是一个经常处于变化的“社会有机体”。

如果说西方社会试图通过宗教和各种公益组织的力量去填补分立单元之间的空隙,那么中国则是依靠纵向的互动和横向的联结,不断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整合效应和联动效应。这就直接牵引出了我们在分析中国基层治理的四种基本范式:一是有机统一的政治,二是关联主义的政治,三是良性互动的政治,四是生活政治。这是我们秉承“从政治理解社会”“从社会理解政治”这一方法论和辩证法的延续。因为我们今天所说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是人为制造的话语系统与概念系统,但不是世界和生活本身。建构话语、发明概念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远离真相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反思,我们才把中国的基层治理置于社会与政治的关联体系中来审视。

——摘自本丛书序言

丛书主编

刘建军,年生,山东昌乐人。政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与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民政局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居(村)协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基层政权与社会治理、城市政治学的研究。主要从事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制度、基层政权与社会治理、城市政治学的研究。

已出版

01

相关介绍

汪仲启,法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现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委办公厅“1+6”课题评估小组副组长;曾任《社会科学报》首席记者,记者部主任,连续五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一项(子课题负责人),主持或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学术月刊》《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探索与争鸣》《复旦政治学评论》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及重要理论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身份解放”和“机制建设”是民主发展的两个基本支柱,二者决定了一个政治体民主发展的具体路径。当代中国的民主发展进程表现为由身份解放和机制建设的“赛跑”,最终走向身份解放引领机制建设,因此民主机制建设构成当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核心主题。本书解释了近代以来中国民主发展的宏观逻辑,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微观实践,是对当代中国民主发展历程及实践进行中层理论建构的一个尝试。

目录

01/第一章:导论

02/第二章:范式转变:从民主转型到民主

03/第三章:“能动-结构”分析与“互动-聚合”理论

04/第四章:案例回归:乡镇领导干部选举

05/第五章:案例回归:区县人大代表的自主参选

06/第六章:案例回归:“治事”中的民主

02

相关介绍

王鹏翔,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曾任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现任职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乡村治理。

当前,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新时代中国乡村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由之路。任何一项关于乡村的研究都无法规避两个主要问题,那就是如何推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何在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将中国的乡村社会纳入全新的治理体系之中。对于这两个主要问题,本书从乡村治理精英的视角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本书以梳理乡村治理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主线,尤其研究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组织化实践的过程。结合对当前国内8个省20余个村的调研发现:乡村社会的治理精英是构成组织与乡村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一个重要联结点;组织化权威与不同类型乡村社会源生权威的结合构成了不同类型的乡村治理精英;不同类型乡村治理精英的行动逻辑塑造了不同的国家-社会的联结形态。

目录

01/第一章:导论

02/第二章:乡村治理的多维视角

03/第三章:乡村的组织化再造

04/第四章:组织化与乡村治理精英的培育

05/第五章:组织权威的联结

06/第六章:组织权威的嵌入

07/第七章:乡村治理精英与中国乡村振兴

03

相关介绍

肖唐镖,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在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地方治理与中国政治领域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研究6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著有《有序治理之道——当代中国社会稳定研究》《宗族政治》《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在《社会学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本书以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为框架而建构基层治理的类型学,提出我国城乡基层治理已从传统的意识形态主导走向技术型治理。基层实践的政策体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村民参与、政府扶贫、治理创新、社区建设、三社联动、街道改革、治安管理、流动人口的平权待遇诸面向,均展现了技术型治理的总体特征。本书应用了内容分析、质化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多样性方法,对于来自政策文本及其实践、民众和干部的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以及创新和管理案例等第一手丰富多元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分析与阐释,使得研究结论扎实有力。

作者认为,基层治理是一个立体性的综合工程,应当进行多层面的系统性讨论,否则,就难以求得基层治理问题的正解。作品各章所倚重的分析视角虽各有差异,但综合起来,乃是基于制度-结构、行为-过程、价值-观念的三维分析框架,依从制度主义与行为主义相结合的路径而展开。其中,制度-结构视角重视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讨论,深度分析基层治理的制度发展及其绩效;行为-过程视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mkmrc.com/wadwh/15990.html

 


当前时间: